关于对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第266号建议的答复

发布时间:2024-07-15 信息来源:秘书科 字体大小:

尊敬的方建军代表:

  您提出的关于“加大农业科技人才送科技下乡力度”的建议收悉,现答复如下:

  近年来,我市不断加大农业科技人员的培养力度,积极构建农业科技人才支撑体系,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不断发展壮大,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不断提高,为农业技术应用示范,乡村振兴全面实施增添了活力。

  一、多举措锤炼提升基层农技推广队伍

  (一)提升农技人员的业务能力。为了使先进农业技术尽快普及,适应现代农业不断发展的需求,定期组织基层农技人员培训、进修、外出学习,为他们不断“充电”。同时所在单位和部门也积极争取,创造和把握机会,选派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取经学习,开阔眼见,增长见识。

  (二)建立科技人员工作机制。积极构建以“专家定点联系到县、农技人员包村联系到户”的工作机制和“专家+农技人员+科技示范户+辐射带动户”技术服务模式,组织全市农业推广、畜牧、检测、能源等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,采取现场指导、电话指导与构建微信服务平台相结合的方式,提供随时随地的技术服务。

  (三)打造高素质县域农技服务团队。建立健全由农技推广首席专家、农技指导员、特聘农技员以及农业科技示范主体构成的县域农技推广服务团队,形成了“专家+技术指导员+示范基地+科技示范主体+辐射带动户”的技术推广服务机制,建立“专家+技术指导员+科技示范户+普遍农户”的包村联户工作机制,探索农技推广服务新手段,鼓励和支持多元主体参与农技推广服务,带动大范围、大区域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,提高农技推广工作的效率和水平。

  二、多形式开展农业科技服务

  一是以点带面。主要依托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户,结合主推技术、主导品种观摩和培训,示范主体示范带动,充分发挥试验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,确保做给农民看,带着农民干。

  二是下沉式服务。组织农技推广部门、科研院所等技术专家,采取包村联户到田的方式,下沉到一线,开展产前、产中、产后全程服务,有效解决农业技术推广“最后一公里”的问题。

  三是线下线上融合。线下采取理论培训、田间地头现场指导面对面服务,线上通过微信、短视频、抖音直播等方式开展服务,充分利用电脑、电视、电话、手机、互联网等多媒体传播手段的便捷性、快速性和准确性,向农民提供多渠道、多层次、全方位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和技术指导。

  三、创新互联网推广服务新模式

  (一)加快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。大力推进“互联网+现代农业”行动计划,通过远程教育网、专家语音系统、“农技短信”、现代农业物联网等智能系统,围绕农作物生产关键阶段,提供田间管理技术信息,及时开展准确有效服务。

  (二)利用中国农技推广APP线上服务。推动农业科研教学人员、农技推广人员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利用信息化技术、互联网理念,开展农情采集、信息咨询、互动交流、在线学习、技术普及等活动,全面提升服务效能。加强线上成效动态展示,聚合农业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模式等资源,向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精准推送。农技人员通过中国农技推广APP答复农民疑问。

  (三)农业技术服务“云”多样化。通过微信、视频、腾讯会议、抖音直播等形式,跨时空高效开展“云”服务、“云”会诊,及时解决在农业生产中农民遇到的问题及难题,从以前群众一个电话,农技人员单向跑就能到场诊断用药;到现在的双向互动,简单常见的问题双方通过视频就能解决问题,充分体现了跨时空“云”服务连接你我他。

  下步,我们将继续加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力度,不断创新推广方式,当好农业新技术、新品种的“传播者”,当好农业产业发展的“保护者”,为全市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。

  

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024年6月20日

  联系单位:安阳市农业农村局

  联系电话:3808219

  联系人:于冰

相关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