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97号提案的答复

发布时间:2024-07-16 信息来源:秘书科 字体大小:

尊敬的丁现军委员:

  您提出的关于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”的提案收悉,现答复如下:

  近年来,我市坚持以“四优四化”为重点,通过加强组织领导、强化政策支持、完善服务体系、培育产品品牌、建立联结机制等举措,深入推进乡村区域特色产业发展,取得了显著成效,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产业支撑。

  一、多措并举,发展乡村特色优势产业

  (一)制定产业规划,明确发展定位。一是制定发展规划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,制定出台了《关于加快乡村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》,确定了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近、中、远期发展目标,提出了加快发展优质粮油、优质果蔬、优质中药材、优质草畜、农产品加工、乡村旅游、乡村物流等7大区域特色产业重大任务,努力推动我市农业产业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。二是突出区域特色。积极推进区域特色产业发展,累计创建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个(内黄县花生产业集群),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5个(滑县老店优质小麦、滑县慈周寨蔬菜、内黄县二安腐竹、汤阴县伏道艾草、安阳县崔家桥黄桃),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(汤阴县优质小麦)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(汤阴县优质小麦、内黄县果蔬、林州市红薯、滑县小麦种业、安阳县优质小麦),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2个(林州市菊花、内黄县辣椒、殷都区水产、龙安区小杂粮等),发挥了良好的示范效应、规模效益和带动效应。

  (二)制定支持政策,形成发展合力。一是强化政策支持。制定出台了农业高质量发展、乡村产业振兴、持续增加农民收入、“十四五”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等一系列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。二是加大资金投入。2019年以来,全市用于产业发展的各类财政资金15.2亿元,重点支持优质小麦生产、新型经营主体培育、农业产业强镇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等。三是强化科技支撑。市政府成立了以农技推广、农作物种植、病虫害防治、水产养殖等11个农业专家服务组,组建了由240名农技人员参加的特色产业技术服务队,为推进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无缝对接服务和精准技术指导。据统计,2019-2023年全市累计开展农业技术培训33.4万人次,培育高素质农民近2万人,遴选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50余项。四是实施品牌带动。充分发挥品牌带动效应,先后培育了一大批特色农产品品牌,有效提升了安阳农产品品牌知名度。截至目前,全市市级以上知名农业品牌163个、绿色优质农产品157个、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6个,成功打造了林州菊花、内黄花生、汤阴北艾、八里营甜瓜、韩陵西红柿等一批安全优质农产品品牌。

  (三)明确管理模式,建立发展机制。一是创新保险金融服务。先后与建设银行、工商银行、农发行、中原银行、人保财险、太平洋财险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,不断加大信贷扶持力度,提高保险业服务能力。二是强化产销对接服务。加快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,打造产供销一体化平台。积极组织我市农业龙头企业(合作社)参加“河南省消费帮扶产销对接专项行动”,推荐林州绿健农业、安阳九头仙艾业、河南凤珍农业、安阳双强豆制品、龙安区亿天米业、滑县禾生金合作社、林州万盛家庭农场等18家经营主体85个产品入驻农购网、河南省消费帮扶公共服务平台,实现销售收入3000余万元;组织推选道口烧鸡、内黄辣椒酱、林州小米、汤阴艾草等20多个农产品入驻高速公路服务区,实现销售收入200余万元。三是创新产业运营模式。大力培育龙头企业、农民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有序推广土地适度规模经营,建立完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,创新推广了林州市茶店镇“支部+基地+农户”、汤阴县伏道镇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、安阳县韩陵镇“村集体+合作社+农户”、殷都区都里镇“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等产业发展运营模式,助力农户增收致富。2023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76.4元,增速7%。

  二、下步打算

  一是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。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,发掘乡村功能价值,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、电商、乡村新型服务业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,提升农业机械装备水平,丰富乡村经济业态,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,拓展农民增收空间。加大农业产业园区、产业强镇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工作,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奠定基础。

  二是培养乡村实用人才。深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,支持创办领办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。突出抓好家庭农场经营者、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培育,加快培养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,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,挖掘培养乡村手工业者、能工巧匠、传统艺人。

  三是弘扬优秀乡村文化。把安阳传统文化建设充实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,深层次挖掘乡村文化元素,提升乡村文化内涵。充分利用旧建筑、古民居、老祠堂等,搞好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开发。传承好历史文化,大力发展现代文化,利用好村里现有的文化阵地,宣传文化,传播正能量,提升乡风文明程度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。

  四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。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,深化农村承包地“三权分置”改革,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,提高土地流转、托管、代管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水平。到2025年,全市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比达到80%以上。结合土地利用规划调整,给特色产业发展留出一定的用地指标。

 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。

  

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024年6月20日

  联系单位:安阳市农业农村局

  联系电话:3808219

  联系人:于冰

相关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