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347号提案的答复
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:
您提出的关于“遏制‘黑热病’疫情发展”的提案收悉,经与市卫健委、市城管局、市公安局共同研究,现答复如下:
一、我市疫情现状不容乐观
根据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显示,自2016年我市发现一例黑热病病例后,病例数上升趋势明显,2023年我市黑热病例较2022年上升了71.43%,且黑热病疫区范围进一步扩大。从我市疫控中心检测数据来看,疫点村存在大量阳性犬,2024年1月份,林州市某疫点村阳性犬检出率高达35.29%。大量阳性犬的存在,加剧了黑热病疫情形势。
二、我市目前防控措施情况
1、政府高度重视。为做好我市黑热病防治工作,市政府高度重视黑热病防控工作,2023年7月19日市黑热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发《安阳市黑热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调整成员单位的通知》(安黑防领〔2023〕1号),进一步明确了各职能部门职责分工。10月8日领导小组在市政府召开了全市黑热病防控工作会议,印发了《安阳市黑热病联防联控工作制度》,有效地促进了黑热病防控工作的进一步落实。2023年,市疾控中心下发了《关于进一步做好黑热病防控工作的通知》(安疾控〔2023〕47号),要求各县(市、区)疾控提高重视程度,及时发现和上报病例,做好病例管理,加强监测和处置。
2、持续推进联防联控机制。2023年6月25日,市卫健委、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召开全市人兽共患病联防联控会议,市疾控中心、市动物疫控中心分别就黑热病防控情况报告交流工作,进一步完善了信息互通、双向互动机制。市卫健委、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下发了《关于进一步强加黑热病防控工作的通知》(安卫疾控函〔2023〕30号),进一步加强了部门合作,使黑热病疫情能够早通报、早响应、快处置。
3、消杀白蛉,切断传播途径。为降低白蛉密度,阻断传播途径,2013年以来在每个疫点村开展了白蛉消杀工作。主要对村内病家、四邻、主要街道、岸边缝隙、垃圾点等主要地方进行滞留喷洒,降低群众感染风险。
4、加强犬只监测,消灭传染源。为进一步控制黑热病疫情传播,在疫点村开展犬只黑热病疫情普检工作,及时发现疫情,并对阳性犬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,消灭传染源。同时在疫点县林州市、龙安区发放驱蛉项圈,指导村民给狗佩戴项圈,防止犬只被白蛉叮咬,进一步切断传播途径,控制疫情传播。
5、加强宣传培训。一方面加强医务工作者业务培训,提高诊疗水平和黑热病诊断及报告意识。另一方面利用公众号、报纸、电视台等多种媒体进行科普宣传。针对疫点村对村民采取广播、入户讲解、发放宣传单等形式的宣传教育,提高群众防蛉灭蛉和及时就医意识。
三、下步工作打算
1、快速处置疫情。针对黑热病病例及时开展人间、畜间流行病学调查、明确感染来源,确定疫点,及时开展媒介监测、消杀、人群监测、犬只检测及阳性犬处理等疫点处置工作。
2、加强黑热病监测。按照国家、省级方案要求在疫点县持续开展黑热病病例、白蛉、犬只、人群监测,评估流行区媒介白蛉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、犬只感染及人群感染情况,为我市黑热病防治政策提供数据。
3、加强白蛉消杀工作。在白蛉活动季节,开展疫点村白蛉消杀工作,降低白蛉密度;在黑热病流行区继续发放驱蛉项圈,并及时掌握白蛉活动季节项圈佩戴情况,减少犬只叮咬感染机率。
4、持续开展培训和健康教育工作。一方面组织开展市级医疗医务人员关于黑热病诊治、防控培训工作,重点针对疫点乡镇及村医及时开展相关培训,加强对黑热病的筛查、诊断意识。另一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,提高全民健康素养,加强流行区重点人群健康教育,宣传黑热病防治知识,提高人群自我防护意识。
(此件已在网站公开)
2024年6月20日
联系单位:安阳市农业农村局
联系电话:3808219
联系人:于冰
相关阅读: